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9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1222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175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市南沙区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对广州市南沙区红树林资源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区共有红树植物12科15属16种,包括真红树植物6科7属8种和半红树植物7科8属8种;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南沙湿地公园、洪奇沥东岸14涌至17涌滩涂、仁隆围和义隆围东部河岸、蕉西水闸、大角山海滨公园、沥心沙大桥桥脚、沙仔岛、坦头村等地;红树林群落可以分为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无瓣海桑群落、桐花树群落、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群落、无瓣海桑+老鼠簕群落、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群落、秋茄(Kandelia obvata)群落、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群落、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群落、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群落、桐花树+老鼠簕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群落和海杧果(Cerbera manghas)群落等15种主要群落类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南沙区的红树林资源,建议在宜林地补种红树植物,划定红树林重点保护区域,加强红树林监测和对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治理,积极开展红树林生态旅游等。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是发生面积仅次于沙漠化的荒漠化类型,已成为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治理与恢复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治理技术层面,以1 159组简单专利族为数据基础,揭示国内石漠化治理技术类别分布和主要领域。在对专利进行简要计量分析以提供概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专利摘要内容,采用自下而上的聚类方法将当前专利划分为石漠化判断、治理、产业经济3个大类,监测与评价、科研仪器、生物治理、工程治理、化学治理、综合治理、综合产业、农业和工业9个中类,更细分至雨水搜集净化等42个小类。根据专利数量认定的四大主要技术领域为:工程治理(8.63%)、水分利用(12.51%)、栽培种植(27.52%)、植物资源加工(9.67%),占总量的58.33%,专利领域分布相对集中。对主要技术领域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工程治理具体措施、集雨工具、植物、加工制品等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目前专利技术中的问题:石漠化地区特有的植物资源众多,但目前加工层次偏低,应在拓展加工类型、延长加工产业链条、发掘植物药用和日用价值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防止土壤漏失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生命基因技术亟待发展。分析可为全面认识国内石漠化治理技术提供专利视角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周洋  吴艳霞  罗棋  李查玮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460-467,528
为研究三峡井网表层岩土渗透对井水位降雨的影响,采取井区表层岩土垂向渗透性测试方法试验,测得表层岩土垂向渗透性,并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降雨渗入补给分析。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三峡井网8口井水位、气象三要素的对比观测资料对井水位日动态、月动态、年动态的影响进行精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这种影响的特征是相当复杂的,同一个降雨过程在不同井上产生的影响特征不同,这一方面可能与各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可能还与各井点的降雨过程的差异也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地球深部的富水环境下(如俯冲带和岩浆热液体系)可以形成超临界地质流体。本文在阐明矿物-H_2O体系(近似二元系)和多组分岩石-H_2O体系的相图和物相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对于以固相为主的变质岩体系,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湿固相线终点(第二临界端点)的位置。现有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常见岩石-H_2O体系的第二临界端点压力至少为4 GPa。对于岩浆热液体系,临界曲线是判断超临界流体(或称浆液过渡态流体)是否能够形成的重要标准,F和B等元素的存在可导致超临界流体的形成压力降至1 GPa以下。对天然岩石和矿床样品的研究也可以为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提供重要制约。总的来说,从长英质岩石体系到镁铁质体系,形成超临界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关于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需要通过开发新的实验技术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马六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被剥蚀,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分布,因此,有关该盆地马六段白云岩成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马六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组成,白云石具"雾心亮边"结构,阴极发光呈暗红色光。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较低的Fe、Mn值,平均值分别为447×10~(-6)和62×10~(-6),较高的K、Na值,平均值分别为517×10-6和252×10~(-6),以及中等含量的Sr元素值,平均值为155×10~(-6)。δ~(13)C值平均为-0.617‰,δ~(18)O值平均为-7.6‰,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海源流体特征。白云石的"雾心"和"亮边"结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认为是在相同成岩环境的不同成岩阶段形成,其中"雾心"形成于浅埋藏环境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而"亮边"是在深埋藏环境下对早期白云石的调整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天文幽默     
张一洁绘 《天文爱好者》2014,(6):F0003-F0003
  相似文献   
7.
苏州     
谢飞摄影 《中国测绘》2014,(2):F0004-F0004
  相似文献   
8.
介绍张定华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张师认为,气虚阴亏、瘀血阻络为其病机关键,治疗上重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主导地位,内调外治相结合,内服方药以补阳还五汤合连梅汤加减,外治法则用内服药之药渣加少量花椒再煎取汁足浴,共达通经活络之效。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多幕构造演化与复杂构造变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坡折类型.以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结合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在文昌凹陷识别出4类6种陆相坡折带,并分析各类坡折带对砂体的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分布于凹陷南部陡坡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单断式盆缘断裂坡折带、多级盆缘断裂坡折带及帚状盆缘断裂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滑塌扇及湖底扇砂体的分布;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分布于凹陷北部缓坡带,控制着下切水道充填砂体、三角洲砂体及小型湖底扇砂体的分布,缓坡坡折带上发育的小型断裂调整并改造沉积物充填方向与沉积体系的分布.坡折带控制下的砂体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村镇经济建设发展,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而目前针对乡镇非正规固体废弃物的调查与统计主要依赖全国各乡镇相关部门逐级调查上报,工作量较大。本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将深度学习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相结合引入到乡镇固体废弃物的提取研究中,探索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乡镇固体废弃物提取模型。由于固体废弃物在影像上表现为面积小,分布破碎等特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模型特分为识别和提取2个部分:① 通过全连接卷积网络(CNN)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快速识别判断,筛选感兴趣区域影像块;② 在传统的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的基础上加入条件随机场模型(CRF)提取固体废弃物边界,提高整体分割精度。根据安徽、山西等地区相关部门上报固体废弃物堆放点以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进行野外检查的结果,实验最终识别精度达到86.87%以上;形状提取精度为89.84%,Kappa系数为0.7851,识别与提取精度均优于传统分类方法。同时,该方法已经逐步应用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成都、兰州、河北等部分乡镇非正规固体废弃物的核查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